酒店风波
作者:释圣静
八戒在某文化单位上班,因为是临时工,当时也没有转正的说法了,也就是说,不管干多少年,临时工也就是临时工,如果有编制的,就不一样了,这个单位到别一个单位,只要有领导看中了,就是政策许可的范围之内的正常调动……临时工的工资,难以抵消愈来愈高的物价……就出来了,然后就到职介所找活干,边找活,边干起了棒棒(四处找零活的搬运工)……
时来运转,某酒店招保安,由于老实,经理和老板非常看好……第一个月一千五百元,比当临时工每月只有六七百元,要好得多……但是他的老婆高翠花和高小姐(高翠兰)一个德行,巧得很,性名差不多相同,脾气性格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高翠兰是员外的千金小姐,高翠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是被拐到云南的……疯病好了,但是势利眼和唯利是图的本质没有改变……记得小说《村人疯传》里曾说过:“精神病人,是善良的人,人一旦所谓的正常后,神经病更可怕……
老板挺仗义疏财的,也非常尊重读书人,八戒非常勤快,脑瓜子也灵活,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老实本分,帮酒店去交什么费呀,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办什么相关的小事,也让他去办……工资从第二月,也涨一千八百元,在当时九十年代,可牛逼了,而且是包食宿……
高翠花贪心大,比如八戒这个月领一千五百元,下个月她希望领一千八百元,一二个月没啥话说,因为是老板主动涨了三百,等到领第三月工资时,她就不干了……问题是她是不挣钱的……可是她不断要求老公能不断的涨工资,她是个自作聪明的傻瓜,脑瓜子里容量有限,除了装不断炽长的贪心外,容不下半点儿的才能和实际的工作能力,用显微镜照,也找不到一点半星的和智慧福德相关的……
那些年社会挺复杂的,酒店为了拓展市场,增加经济促发展,已形成了二楼茶楼,三楼餐饮,四楼按摩等休闲区,五至七楼为客房部,形成了吃喝拉撒一条龙服务,保安呢?不是保镖,更不需要武功啥的……不过得非常有眼光,能在复杂的关系中,把事情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一方面,八戒也厌烦这种和,名色人等打交道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沾黑涉恶的人,也会出现的……稍不留神,给酒店,给自己招来无法意料的麻烦……严重的,极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在这场所,你会明白,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就会像机器人一样机械的活着……美好的事物,总是在谎言中实现,最后怀疑美好也是美好的谎言……
八戒的辞职了,同时高翠花,也开始她的寻找有钱人的人生苦旅……后来听人说…他找了个化工厂的退休工人,月资四千元,生活了半年,男方的子女们,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也不得不分手了……后来就音讯全无了……
不久以后,工作过的那酒店,因为是涉嫌非法的经营,涉黄涉赌,涉毒涉恶势力,被封了,老板也被抓了……
古人曾说:刑不上大夫,礼不敬平民……君不见,古今皆是,绝非虚妄!路人病危,不敢扶呀!更不能救助!不是有某某法官,判定时说:不是你的责任,你能去扶?男女出轨,戴绿帽子的,不能骂人,否则犯“危害人权”,不能打,犯故意杀人或者是故意伤害罪!不能索赔,犯敲诈勒索罪!可不可以这样说:偷人有理,反抗有罪!……
遇到非法人身伤害,乃至于危及到生命安全时,只有等凶手,已实行犯罪了,才能自卫反击?这符合人性吗?假如被人一刀毙命了!拿什么来自卫?因为提前动手,哪怕凶手有明显犯罪动机和事实时,也不能自卫反击?这合理吗?
法律法规制度,是维护道义良心,是保障最弱势的人民群众的最后的社区底线!不是谁有权势,谁的钱多,谁就有理,谁就合法?不法要政府干什么?要法律干什么?
想到这些……八戒心里非常难受,觉得就是在火海刀山上行走,步步艰难,非常小心谨慎,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倒在火海,或者是刀刺身心……恍惶不可终日,一个清醒的神经病,比真正的神经病,要痛苦得多……
八戒的饥饿史
作者:释圣静
自从来到人世间,从有记忆开始,饥饿感总是像知心爱人,或者是知已好友?不远远的,比这些和那些,更忠诚并具有干净得比钱袋子更干净的担当……贫穷总是和饥饿感相伴……难道它俩是同胞,或者其根本就是一对双胞胎……
八戒流浪在老城市里,饿了快没饭了去大叔那个化工厂(孙悟空的父亲上班的地方),老叔看了,不忍直视,请他在食堂吃了一顿……去乞讨吧,太年轻了,谁也不会给吃的,也曾心动过,想随小偷去偷过工地的废旧东西,无奈呀,眼睛视力差,不能走夜路,想去抢吧?自己还怕别人抢呢!他又不是真正的元帅八戒,只是顶着八戒之名投胎,又没有当初猪八戒那样的神通变化……忆前生在小 说 《 西游记》中,猪八戒作为一个喜剧角色,性格上缺点多多,而贪食也为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与好色一样有名。阅读小说,我们从中能发现猪八戒其身有着一种浓浓的食物情结,食物也成了作者用来浓墨重彩地塑造八戒这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西 游 记 》的读者也许都会对八戒惊人的食量留下深刻的印象,八戒的老丈人介绍自己的妖怪女婿时就这样说道:“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毅。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西游记》第十八回)猪八戒参加取经队伍后遇到的第一个麻烦也不是别的,而是饥饿。才离开高老庄几天,他就抱怨说“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长忍半肚饥”(《西游记》第二十回)。在取经路上,他似乎总处于饥饿状态之中,说吃饱的日子少而少之。小说也多次描写了他贪吃的样子,说他“放开食肠”,“如同饿虎”,吃起饭来“风卷残云一般。
猪八 戒 离 不开食物,食物也与他的人生命运紧相关联,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八戒滴凡为妖时,食人度日,在一次寻食活动中,遇到了寻觅取经人的观音,受其教化,归正向善,断了吃人之念,后来加人取经队伍。八戒得名也与食物有关,高老庄唐僧收他为徒时说道:“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西游记》第十九回)取经结束后,八戒因“口壮身慵,食肠宽大”而被如来封为净坛使者,尽享天下礼佛祭食,他修成的正果便是做了佛门食神,其后可谓食福无穷。
取经 途 中 ,因为嘴馋,猪八戒多次丢人现眼,弄出不少笑话来。在五官庄听说有人参果,他便“口里忍不住流涎”,可吃时,却团固一口了进去,连味儿都不知道。他贪睡,但一听有好东西吃,就立即从梦里醒过来。因为贪吃,他也常遭到悟空的捉弄。朱紫国中,孙悟空说要请他吃无数的好东西,他便“喉咙里咽咽的咽唾”,兴高采烈地跟着上街,差一点被当差的拉了去。隐雾山里,悟空把前方路上的妖雾说成是蒸白米干饭、蒸白面馍馍的蒸笼之气,他又动了馋虫,想偷偷去吃一顿,结果几乎被妖怪们拿去上蒸笼蒸熟了吃。八戒此类贪食之举可以跟他性格行为上那痴呆笨拙的特点联系起来。
第一任妻子是高小姐,高老庄地主的女儿。但是高小姐只是凡人。这场婚姻注定要失败。虽然高小姐最后一次对猪八戒很不情愿,但她仍然发现,如果她坚持下去,那是没有结果的,八戒也只能埋在这段婚姻在心中。
开始的时候,八戒也因为饥饿而挨饿到高老庄。当时,他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他还为高老庄提供了许多帮助。但最后还是没能收住本性,这段故事也就结束了。
第二任老婆高翠花呢?前文已经说过,不再多说了……
其实八戒从前生做猪八戒,跟随唐僧取经……最初的发心就不正,说穿了,就是为了好吃好喝的同时,奔一个好前程,所以最后被封号“净坛使者”也是求仁得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符合因果规律的……
咱们的生活太累的低落情绪,是人为的!根本不是某个事物,某个时间,或者是某个环境的本身,换句话:这些压力的本质属性,以及产生压力的动力和源头,通通不是咱们人类自身生存的必须品和生理与心理的依附品!沒有这些那些,咱们照常生活,而且比没有这样的烦恼,活得更轻松自在!
这些外在的压力和内心的欲望无限的扩大化,(想得到的,永远的大于,自己的真实能力),所产生的原因,有外因,最大的问题是,某些极小数剥削阶级,为了自己和个人资本权利集团的利益,用人为团体加强的手段,通过一切教育,文化,娱乐,等等传播途径,洗脑式的增加生活压力和负面情绪,一方面进行压榨式的消费,另外的一方面,对所有劳动者,进行无底线的盘剥!给所有的人,造成生存恐慌,手一停下来,生命的摆钟,也会同时停……
后来又投胎做人的八戒,经历了苦难的人生历程后,最终去终南山岩洞里去修行去了……